科德集团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专栏】工程机械服务后市场战略中的“加减乘除”

来源: 发布日期:2021/8/4 10:15:14

 在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的过程中,服务后市场的发展就凸显出其重要性,这是企业下一个激烈争夺的制高点,谁赢得了服务后市场,谁就赢得了老客户,赢得了好口碑品牌的先机。同时,服务后市场还能给代理商带来一定的收益,随着整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整机销售的利润不断缩水,缺少后市场的企业就相当于一条腿走路,单纯依靠整机销售的代理商已经难以生存,在存量市场条件下,服务后市场的能力必将成为区别代理商好坏的一个分水岭。

如何发展服务后市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多年以来,很多企业把90%的时间、精力和预算投到了整机销售,甚至喊出“免费服务”的口号,把服务作为营销手段免费赠送给用户。当服务后市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很多企业才突然发现:他们手里的后市场营业额少得可怜,因为老客户、保外服务和配件早就流失得所剩无几。

服务

 

 

 

服务后市场里各位“玩家”的困境

2019年5月在长沙中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千人峰会上,薛小平老师提出了著名的“大象、兔子和蚂蚁理论”,描述了工程机械后市场生态圈里的各位“玩家”:主机厂是“大象”,代理商和经销商是“狼”,国产零件供应商是“兔子”,社会修理厂、配件店和个体维修技师(也被形象地称为“背包客”)是“蚂蚁”。

面对服务后市场,外资品牌“大象”和国产品牌“大象”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外资品牌“大象”深知后市场的重要性,想方设法保护原厂件和服务的利润,希望独享后市场这块“蛋糕”,一方面对零件和维修信息严格保密,还经常变更零件号;另一方面严格保护代理商独家服务区域和零配件供应渠道,严禁代理商和经销商经营非原厂件。的确,“大象”和“狼”的配件利润曾经十分优厚,赚了很多钱。

相反,国产品牌“大象”似乎对后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还沉浸在高利润的整机销售中,把维修服务和配件业务看作“鸡肋”,采取了一种“谁爱做谁做”的放任态度。有些国产品牌“大象”甚至觉得,如果“蚂蚁”把服务都承担起来,就能降低他们在服务后市场面临的压力,他们在服务方面还能少赔一些钱。

所有“大象”都以为:设备是他们生产的,通过“狼”销售给用户,所有的技术标准、维修手册、零件图册都是他们制定的,为此还建立了一整套服务和配件支持网络,客户当然是他们的,遇到问题时客户理所当然会来找他们寻求帮助。由于技术壁垒和供应渠道,A品牌的客户通常不会去找B品牌去购买配件和寻求服务,因此服务后市场最初的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大象”们的工作重点都放在整机销售和争夺市场占有率上,并没有认真关注后市场的客户需求和痛点。

随着“中国制造”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兔子”成长壮大,更多的“蚂蚁”满足了客户在服务后市场的需求,超过80%的服务后市场流失到“大象”的服务网络之外。当存量市场来临时,“大象”才吃惊地发现:客户,特别是那些老客户并不在“狼”的手里,很多老客户早就不找“狼”做生意啦!“大象”认为客户流失是“狼”的责任,因此不断给“狼”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增加服务技师数量,增加服务网点覆盖,增加配件库存量,以提升服务的及时性。

可是“狼”却认为:老客户流失是因为原厂件的价格太高,而“大象”又禁止“狼”经营副厂件,导致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老客户流失。这些年“狼”的日子也不好过,整机销售利润不断缩水,导致“整机养服务”的运营模式无法持续。几年前的市场下滑还记忆犹新,让“狼”们对于增加服务人员心有余悸,因为服务后市场根本就不赚钱,增加服务资源势必导致效率的下降,一旦市场下滑又不得不裁员,“大象”喊出的免费服务口号,让服务后市场盈利成为天方夜谭。

“大象”们心里根本看不起“蚂蚁”,认为他们只是“夫妻老婆店”,是一群“卖假冒伪劣零件”的骗子,不值得正眼相看。恰恰是这种傲慢的态度,给了“蚂蚁”发展壮大的机会。随着设备销量越来越多,租金不断下降,客户赚钱更加困难,他们不得不关注设备维修和保养成本,否则就无法赚到钱。在这种环境下,客户在后市场的第一选择已不是“大象”和“狼”,而是“蚂蚁”和“兔子”,不知不觉中80%的老客户和服务后市场已经重新洗牌。

“蚂蚁”同样面临市场的挑战,配件价格越来越透明,赚钱越来越难。“大象”和“狼”已经醒来,开始重视“蚂蚁”的挑战,延长设备质保期,签订服务协议,调整配件价格,推出经适件和再制造件,以期挽回那些流失的老客户。很多“蚂蚁”缺少技术支持,有些“蚂蚁”还不讲诚信,欺骗客户,国家税收的规范要求,对“蚂蚁”的利润影响很大。很多“蚂蚁”虽然靠近客户,经营灵活,但体量不大,“蚂蚁”经营的配件店里库存积压问题严重,很多“蚂蚁”还在为生存而拼搏。

“兔子”的情况与“蚂蚁”类似,很多“兔子”的目标就是通过后市场的发展,最终成为“大象”的零件供应商,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可是,当他们成为“大象”的供应商以后,他们才发现:“大象”的付款条件十分苛刻,他们不得不为“大象”的生产过程垫付很多资金,现金流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不公平的付款条件,“兔子”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因为他们根本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供应商资格。

服务后市场的命运共同体

如此看来,服务后市场各位“玩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大象”希望增加服务资源,可“狼”却不愿增加投入,“蚂蚁”和“兔子”的服务资源分布虽广,却不够专业,“大象”又想用,又不敢用,内心十分纠结。

“大象”不得不承认,如此巨大的设备保有量,仅仅依靠“狼”的服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高居不下的客户流失率就证明了这一点,“大象”和“狼”对此并没有解决办法。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大象”和“狼”没有放弃独享服务后市场“蛋糕”的想法!

笔者在《论后市场的命运共同体》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服务后市场中各位“玩家”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从客户需求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客户流失率高,说明“大象”无法提供客户需要的后市场产品,而“蚂蚁”和“兔子”可以。特别是在前几年市场下滑的时期,“大象”只看到自己和“狼”的日子不好过,可客户的日子同样艰难,“大象”通过价格战和信用销售了过量的设备,导致客户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赚钱也越来越难。“大象”和“狼”都高喊客户利益第一,可当市场低迷时,不少客户出现逾期还不上贷款,“大象”和“狼”不仅没有帮他们,还把他们告上法庭。如果不是“蚂蚁”和“兔子”帮助客户度过了难关,很多客户今天已不复存在。

因此,“大象”和“狼”与“蚂蚁”和“兔子”并不一定是竞争对手,他们之间可以互补、互助、合作,共同发展,建立服务后市场命运共同体,维护后市场生态圈,这是后市场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客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服务后市场的“加减乘除”战略

我们必须理解,客户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有些企业大客户需要高可靠性的原厂件,那些个体客户则对价格更加敏感;有些零件,如柴油机里的运动部件,客户喜欢高质量的原厂件;有些零件客户则永远不会购买原厂件,比如:斗齿,四轮一带等。因此,“大象”与“蚂蚁”的合作,有可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建立后市场命运共同体,各位“玩家”必须思考自身的发展战略,笔者建议采取后市场“加减乘除”战略,这个战略的基础就是:放弃“大象”和“狼”与“蚂蚁”和“兔子”的竞争关系,转而开展合作。

加法

随着设备保有量的增加,“大象”当然会要求“狼”增加服务人员数量和零件库存量,这看上去似乎合理,却很可能让代理商增加成本,导致成本大于收益,很多新增加的分公司和服务站,实际增加的都是成本而不是利润,很多新增加的零件库存,最终都变成了呆滞库存。

因此,“大象”期望“狼”来增加服务资源是不现实的,整机市场起起伏伏,仅仅依靠“狼”的力量来增加服务覆盖效率太低,做好服务及时性就无法盈利,专注利润就必然牺牲服务覆盖和及时性,况且,服务后市场的生态圈已经被破坏,谁愿意把钱投入到“不赚钱的生意”中?

笔者认为,“大象”可以利用“蚂蚁”和“兔子”的服务资源,作为“狼”服务网络的补充,形成服务后市场的“混合动力”,比如:在省会城市由“狼”来覆盖,在地级市和县城由“蚂蚁”覆盖,为客户提供更及时的服务,通过合作来解决效率和及时性的矛盾。

减法

“家庭医生式”的服务模式不可持续,整机利润的下滑和人工成本的上涨,这一“剪刀差”迟早会导致“狼”的经营出现亏损。因此,“大象”必须放弃线性增长策略,从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寻找突破口。按照设备保有量来配置服务资源缺少灵活性,企业不得不在市场波动时被动地调整服务配置,在招人和裁员之间切换,导致企业元气大伤,企业文化受损。

换一种思路,“大象”和“狼”可以将“蚂蚁”当作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培训,然后把一部分维修工作转包给“蚂蚁”,以弥补“狼”在服务资源上的不足。当然,合作必须双赢,“大象”要考核“蚂蚁”的服务质量,还必须为“蚂蚁”提供足够的利益。只要能赚钱,“蚂蚁”们就愿意合作。

乘法

很多设备在偏远地区施工,服务技师常常需要驱车几小时来排除一个简单的故障,新冠疫情更是增加了现场服务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催生了远程智能服务的发展,让自助服务和远程支持变得简便、可行。

通过智能装备赋能,一位专家可以指导和支持100位初级服务技师,为他们赋能,指导他们维修,最大限度发挥专家的力量,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那些高手、大师联合会诊疑难杂症。如果“大象”和“狼”与“蚂蚁”合作,就可以通过智能装备记录整个服务过程,“大象”可以检查服务是否符合规范,使用配件是否合规,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正常的服务并不需要“大象”的实时介入,他们只需在服务之后确认满足要求,为“蚂蚁”结算服务费用。

如果“蚂蚁”在维修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可以通过智能装备请求专家在线协助,远在总部的专家可以通过技师眼镜上的高清摄像头,实时看到现场情况,指导技师分析和诊断故障,及时地解决客户的问题。

服务

 

 

整个服务过程(包括照相、录像、配件确认、专家指导等)可以作为培训教材和知识库,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服务系统提供案例数据,将会极大地促进智能服务系统的发展,成为“大象”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知识财富。

除法

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的竞争也是运营效率的竞争,依靠增加服务人员数量根本无法提升竞争力。对于配件库存管理也是如此,为了提升服务的及时性,“大象”要求“狼”增加配件库存量,似乎库存的零件越多,满足客户需求的可能性越大,其实不然。

存储了正确的零件,能够获得利润回报、资金周转和客户满意,可如果存储了错误的零件,却只能产生呆滞损失、资金占用和客户抱怨。显然,只有存储正确的零件才能提升服务的及时性。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增加库存,而是要使用智能库存系统来计算该存什么零件,该存多少数量(见笔者的文章《从“需要什么有什么”,到“该存什么存什么”》)。

零件的库存周转率等于12个月累计出库成本除以12个月的平均库存金额,公式里的分子是零件销售成本,分母是库存成本,开源,增加销量就能提升库存周转率。同样通过节流,减小分母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策略,降低不必要的库存,消除了呆滞和过剩的无效库存,就意味着减少了不该存的零件,就减小了分母,库存周转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就能增加配件业务的投资回报率。

增加库存并不是提升及时性和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智能库存管理才是,因为现在“大象”、“狼”和“蚂蚁”存储的配件库存不是少了,而是严重过剩。关键问题是企业凭经验和感觉做库存计划,很难准确计算该存什么和该存多少,造成了库存的巨大浪费和积压风险。根据柚可信息科技的统计,代理商和配件店里平均无效库存超过80%,即有80%的零件库存不该存或者存储过多,对企业盈利和客户满意度没有实质的贡献。如果企业做好配件库存计划和管理,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无效库存占用的资金,增加库存周转率,让配件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成倍增长!

服务

 

 

从前配件业务利润高,钱好赚。现在配件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很低,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企业不管理好库存资产,巨大的库存持有成本和呆滞库存风险(隐形成本),很可能让企业赚不到钱。减小不必要的零件库存以提升效率,正是企业做好“除法”的意义,这在市场下行周期尤其重要。

恶性竞争和价格战只会让行业的生态越来越糟糕,合作和命运共同体才能让客户收益、企业发展、生态健康。以上是笔者在服务后市场的一点拙见,行业中的各位“玩家”必须围绕着客户需求、提升效率和企业竞争力来做“加减乘除”。路在我们脚下,权力在你们手里,何去何从,请君选择。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产品精确查找:

选择产品类型
请选择产品小类
搜索产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关于科德
集团介绍
科德文化
技术研究
生产现场
厂区一览
荣誉资质
我们的优势
产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机挖斗
振动锤
液压剪
破碎锤
抓木器
抓钳器
快换装置
松土器
产品应用
施工案例
产品视频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资料
维修中心
中心简介
维修流程
客户中心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科德荣誉资质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训发展
Q&A
在线简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营销网络
 合作品牌: 沃尔沃集团 |  大宇(中国) |  韩国斗山 |  神钢工程机械 |  日立(中国) |  小松(中国) |  卡特(中国) | 
衡阳市科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050号-1 技术支持:睿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