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集团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将整体进入成熟期,从四大趋势看行业发展潜力有多大?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22 10:45:17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起步较晚且较为分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发展参差不齐,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体量不大,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在资本、技术、管理与运营等方面拥有优势的企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推动行业整合,我国固废处置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本文认为集中化一体化处置是我国固废处置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集中化一体化处置与全域综合治理理念相吻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固废处置的效果。固废处置企业应该提升固废处置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环保企业要想成为全能选手,只有全面提升管理、技术、运营、资本等方面的能力,才能赢得竞争与发展。

2004~2019 年,我国环保产业营收总额由606亿元增加到约1.78万亿元左右,增长了29倍,年均增长率达25.5%,可见,我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结构快速优化,环境服务收入超过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收入,2019 年环境服务收入在所有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约59%。本文分析,我国环保产业在2021年有望突破 2 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 3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废处置产业发展将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环保产业主要覆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领域。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固废处置领域实现营收6591.7亿元、营业利润698.3亿元,两者占比均位居环保各细分领域第一位,分别为41.1%和46.7%。对此本文预测,2025年我国固废处置行业产值将达到1.3万亿元。

据《2020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8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498.9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84.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4亿吨。一般工业固废在固废处置领域占比最大,增长总量有所波动;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在增加;工业危废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我国2015-2019年大、中城市各类固废产量如图1所示。

图片

按照国际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经验,固废处理行业分为以垃圾收集为主的萌芽阶段,以污染物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污染物减量化处置为主的规范发展阶段,以循环再生为主的成熟阶段。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固废处置在2010年左右已进入成熟期,我国固体废弃物总量还在增长,行业集中度不高,资源化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固废处置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

2020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其对垃圾分类、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治理力度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对社会普遍关心的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等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随着固废处置相关法律的健全和执行,“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废处置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将加速推进。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国固废处置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将得到不断升级、产业发展将进入更高阶段。

我国固废处置主要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一般工业固废总量巨大,综合利用市场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主要固体废弃物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系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除危险废物之外的工业固体废物。据《2016—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上升,由2016年37.1亿吨上升为2019年44.1亿吨,上升了18.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处置量总体上升,2016 年分别为 21.1、8.5 亿吨,2019 年分别为 23.2、11 亿吨。

本文预测,预计2020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至少达47.7亿吨,2025年超70亿吨。

图片

据《年报》,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8亿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8.5亿吨,占比达55.9%;处置量3.1亿吨(20.4%),贮存量3.6亿吨(23.6%),如下图所示。综合利用是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但贮存等处理固废总量仍非常巨大,且处置与利用难度较大。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量集中在煤电、矿业等产业聚集的区域。《年报》显示,2019年产生量最大的城市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产生量为6284万吨,其次是辽宁省辽阳市,产生量为5038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为4197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量为3.7亿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6.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为陕西、山东、江苏。

当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综合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实际情况距离此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九章第二节“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出,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产业……这将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工业危险废弃物总量仍会提升,综合利用及处置设施以主要产业基地为重点布局

2014-2018年,我国196个大、中城市工业危废产量持续上升,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增幅不大;2019年产生量有所回落,为4498.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491.8万吨,处置量2027.8万吨,贮存量756.1万吨,历年贮存量持续上升。

图片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化工市场,根据分析,未来我国的化工产值有望达到全球50%的市场份额,若化工产业生产工艺与核心技术得不到优化提升,工业危险废物总量仍会上升。

工业危废主要产生在东部工业经济发达地区。2019年产量最大的城市是山东省烟台市,产生量为294.3万吨,其次是四川省攀枝花市(200.2万吨)、江苏省苏州市(161.8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量为1409.6万吨,占全部发布信息的城市总量的31.3%。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是山东、江苏、浙江。

工业危废是危废处理行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规模、发展态势、商业模式直接反映了我国危废处理行业的状况。危废处理的商业模式既不属于PPP领域也非特许经营领域,而是纯市场化的商业行为。

我国危废处理行业的经营规模在逐年增长,据《年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危险废物许可证持证单位共4195个,同比增长30.3%。其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2896万吨/年(含单独收集能力1826万吨/年);2019年度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为3558万吨(含单独收集81万吨)。与2006年相比,2019年危险废物持证单位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危险废物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分别增长1709%和1098%。

图片

在实际处置方式中,危废利用量最大,占比71%。焚烧占比7.10%,填埋占比6.13%,水泥窑协同处置占比5.15%。近年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的利用得到了显著增长,未来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据预测,到2030年,市场利用与无害化处置分别达到1034亿和1410亿元,两者合计超2440亿元。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主要产业基地为重点布局危险废弃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这将带动危废利用与处置设施在主要产业基地的布局。

3.医疗废物以焚烧为主,未来机会集中于地级市医废设施与县域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随着国内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导致我国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重点城市及模范城市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为64.6万吨。2015-2019年中国重点城市及模范城市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增长逐年减缓。

医废产生量集中在医疗资源较集中的省会城市。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产生量为5.57万吨,其次是北京、广州、杭州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4.28万吨、2.73万吨、2.70万吨和2.52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27.7万吨,占全部196个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32.9%。医疗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是广东、四川、浙江。

我国医疗危废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和非焚烧两大类。焚烧类包括焚烧炉(炉排炉、回转窑、流化床、热解式)、等离子体、电弧炉处理;非焚烧类包括高压蒸汽、化学处理、微波处理和卫生填埋。不同技术处理医疗垃圾的难点不同。非焚烧法的难点在于要真正做到对医疗垃圾彻底消毒,焚烧法的难点在于要确保焚烧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目前,国内市场普遍选择以焚烧为主的技术路线。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许可证数量为442份,同比增长8.6%;医疗废物持证单位实际处置量为118万吨,同比增长20.4%。随着医疗废物处理的完善和不断规范,医疗废物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20年中国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市场规模达66.8亿元,同比增长15%。“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健全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这一要求的落实将推动新一轮医废处置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机会,医废处置企业应重点关注地级市及县域医废处置行业的发展机遇,通过自身投资、建设、运营能力的打造赢得发展机遇。

4.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增速将减缓,中西部多数区域将迎来最后投资增长黄金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上海以88.3%的城镇化率位居第一,北京、天津位列二、三位;广东、江苏、浙江三大经济强省位列第二梯队,城镇化率均超70%。“十四五”规划指出,计划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城市垃圾产生量仍会大幅增加,“垃圾围城”已给众多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图片

2019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达1183座,焚烧无害化处理量达1.22亿吨,填埋无害化处理量为1.09亿吨。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卫生填埋等固废处理行业的细分领域市场逐渐走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总投资约2518.4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699.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48%。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9%,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趋于饱和。

图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常见为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近十年来,卫生填埋占无害化总量比例继续保持逐年降低的趋势,填埋占比从2016年的60%下降至2019年的45%;垃圾焚烧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焚烧处理量首次超过填埋,占比达51%,这归因于垃圾焚烧发电的逐步发展,不仅可以利用垃圾的燃烧发电来获得利益,还有国家相关的垃圾发电补贴以及处理费补贴。

但垃圾焚烧发电的缺点在于初期投资、运营成本高,适宜建设焚烧厂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且垃圾热值较高城市有限。随着城镇化率的攀升,一些城市的垃圾焚烧市场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图片

以浙江省为例,2018年底,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8.09万吨/日,焚烧处理比例为65%,焚烧处理已成为浙江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根据统计分析,到2020年浙江省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将超过7.04万吨/日,到2030年将达到约7.31万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需求的不断扩大,需提前规划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为提升浙江全省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浙江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规划明确在2019~2020年,浙江全省共实施24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119.4亿元,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57万吨/日,装机规模510兆瓦。但在2021~2030年,全省共实施1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约为47亿元,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0.74万吨/日以上。可见,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黄金期已过。

通过分析浙江的经验,本文认为, “十四五”时期,可能是其他省(区、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最后黄金期。集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制镇和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垃圾分拣体系等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业务,将赢得发展机遇。

固废处置行业将进入量时代的竞争

1.中国固废处置行业将整体进入成熟期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起步较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发展参差不齐。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基本成熟,特别是大规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十三五”时期,多地垃圾焚烧发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落地,生活垃圾焚烧市场的增长已经开始趋于平缓。“十四五”时期,我国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处置行业将进入成熟期。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尚处于成长期的早期阶段,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工业危废处置行业处于成长期的中期,面临着综合利用效率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随着各地安全环保政策的强力执行,工业危废处置领域投资加大,“十四五”期间,工业危废处置有望进入成熟期。

在医疗危废处置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并未得到规范处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医疗危废处置设施与收集转运体系在加速建设,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医废处置将走向成熟。

2.固废处置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全球固废处置领域先行者美国WM公司2018年共经营 252 个垃圾填埋场(北美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网络)、314 个转运站,2018 年垃圾处理量高达1.17 亿吨,实现营业收入149.14 亿美元,净利润为19.25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固废处置企业光大环境2018年只有272亿港币营收,同期净利润为52.7亿港币。

本文认为,我国固废处置行业较为分散,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体量不大,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在资本、技术、管理与运营等方面拥有优势的企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推动行业整合,我国固废处置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

3.集中化一体化处置将是我国固废处置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国内一些企业在固废处理领域,已形成从生活垃圾分类、环卫清扫、垃圾收转运、焚烧发电、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到飞灰处理,从源头到终端治理的纵向产业链优势,也形成了覆盖市政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等)、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覆盖全污染源的横向协同一体化产业链。具备对标“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固废处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能力。

本文认为集中化一体化处置是我国固废处置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集中化一体化处置与全域综合治理理念相吻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固废处置的效果。固废处置企业应该提升固废处置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4.管理、技术、运营、资本将是固废处置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

随着固废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完善,大量固废收集转运与处置基础设施的投资实施,“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将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固废处置企业的竞争正式进入存量时代的竞争。

本文认为固废处置企业首先要制定清晰的战略并完善管理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固废处置行业整体将进入成熟期,优质的增量项目有限,行业集中度提升、集中化一体化运营也是行业的发展要求。固废处置企业只有明晰了自身发展战略,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才可能存活并赢得扩展自身的机会。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多数固废处置企业在增量时代忙于新项目的拓展、融资与项目建设,而疏于管理,建议应尽快补齐管理的短板。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工业危废与医废处置方面仍然存在着机会,特别是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市场巨大,但这些领域的关键是技术。环保企业应以技术为核心发展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固废处置企业应通过引进尖端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解决固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加强固废处置与综合利用的协同能力,从而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

近年来,以固废处置为主业的环保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环保资产与项目,如何高效运营固废处置项目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 “十四五”期间,环保企业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司及项目的整合运营效率。企业要积极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上有序推进数字化工作。

固废处置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资本是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关键要素,以固废处置为主业的环保企业要积极拥抱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完善自身产业链,提升固废综合处置与服务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扩大跨区域经营的步伐,通过企业或项目整合提升规模效应,提升综合能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环保企业要想成为全能选手,只有全面提升管理、技术、运营、资本等方面的能力,才能赢得竞争与发展。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为引用该信息,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站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文。

产品精确查找:

选择产品类型
请选择产品小类
搜索产品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关于科德
集团介绍
科德文化
技术研究
生产现场
厂区一览
荣誉资质
我们的优势
产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机挖斗
振动锤
液压剪
破碎锤
抓木器
抓钳器
快换装置
松土器
产品应用
施工案例
产品视频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资料
维修中心
中心简介
维修流程
客户中心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科德荣誉资质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训发展
Q&A
在线简历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营销网络
 合作品牌: 沃尔沃集团 |  大宇(中国) |  韩国斗山 |  神钢工程机械 |  日立(中国) |  小松(中国) |  卡特(中国) | 
衡阳市科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050号-1 技术支持:睿博网络